联系我们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事关薪资待遇和职业保障 4万余名辅警迎来大喜……

2021-10-19 15:54:20      点击:
薪酬调查   薪酬调研网

10月16日上午,在完成前期报名、资格初审等工作后,呼和浩特市公安局2021年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笔试如期举行,共有7217人参加。据了解,该局此次面向全区招聘22个岗位1000人,报名人数达到13842人。

《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这批辅警录用到岗后将成为受益者。

警务辅助人员,又称辅警,是根据公安工作需要,面向社会招聘,为公安机关日常运转和警务活动提供辅助支持的非人民警察身份人员,分文职辅警和勤务辅警。在不同的执法现场,总有不辞辛苦的辅警陪伴在民警左右,他们弥补了警力的不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公安队伍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然而长期以来,辅警法律地位不明、职责权限不清、员额管理不规范、薪资待遇偏低、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发展远景不明确等问题,不仅困扰着辅警队伍本身,也困扰着公安机关。

为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上升到法律层面,进一步加强辅警队伍正规化建设,2019年,自治区公安厅成立辅警立法工作专班,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条例》草案。去年4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辅警立法列入立法规划。

2021年9月29日,《条例》在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表决通过。这是全区各级公安机关及4万余名辅警的一件大事、喜事、好事,标志着我区辅警队伍建设驶入法治化轨道。

自治区公安厅人事训练处处长邓忠介绍,《条例》制定过程中,共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2轮,召开立法碰头会15次,组织专家学者、警种及辅警代表专题论证5次,自治区政府常务会审议1次,自治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审议2次,累计修改50余稿,收到各方面意见建议300余条。

纵观《条例》出台始末,“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理念贯穿其中,确保每一条款经得起法律检验,符合全区辅警履职、招聘、保障、管理监督的实践要求。

《条例》共七章四十二条,对工作职责、招聘、权利、义务和保障、管理监督内容进行了明确,过去存在的诸多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条例》规定,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辅警的人员经费、日常管理和开展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公安机关应当会同人社、财政等部门,参照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水平,合理确定薪酬标准。

《条例》还规定,辅警招聘工作由公安机关、人社部门共同负责,在辅警员额内招聘,建立招聘前审批、招聘后备案机制,招聘后要依法建立劳动关系。参照公务员职务职级管理模式,对辅警实行层级化管理,考核晋升和竞争晋升,与工资待遇直接挂钩。特别优秀的辅警报考公安机关职位,按照有关规定优先录用。这些都为加强辅警职业保障提供了法律依据,将有效拓展辅警职业空间,保证辅警队伍稳定。

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例,目前辅警工资为4300元左右,与民警相比差距非常大。“以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现在明确了辅警的晋升渠道,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最主要的是有了认同感,内心再没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了。”《条例》的出台,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公安分局巧报派出所文职辅警闫振基激动不已。

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10月11日,自治区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条例》制定过程、主要内容等,接下来还将开展专题轮训、“最美辅警”评选活动、辅警宣誓及换装仪式等系列活动,让《条例》深入人心,推动其贯彻实施。

其实,在《条例》出台前,全区各地公安机关按照国家要求,开启了警务辅助人员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2019年全国、全区公安工作会议后,自治区公安厅启动了“两年三考正规化”工程,对辅警进行全方位梳理,不符合条件的坚决清退出辅警队伍,符合条件的按照规范程序认定身份、评定层级和落实待遇;严格按照员额制管理进行规范化招聘,并将辅警队伍纳入全警实战大练兵整体工作范畴,辅警政治能力、专业素养、实战技能和履职本领显著提升;辅警职业保障力度逐年增大,收入、社会保险缴纳率、住房公积金缴纳率较改革前大幅增长。

在推动辅警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征程中,全区各地公安机关出实招。

锡林郭勒盟公安局营造创先争优的工作氛围,将对民辅警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近3年来,300余名辅警受到旗县级以上表彰奖励。

为检验全警实战大练兵阶段性成果,提高民警公务用枪实战能力,9月26日至28日,包头市公安局全警实战大练兵情景模拟射击比武震撼上演,28名辅警参加,占比武总人数的25.5%。

为筑牢辅警思想防线,近日,乌兰察布市公安局组织辅警观看《“打伞破网”背后的故事》等警示教育片,用血泪教训警醒辅警队伍;聆听“同心向党筑忠警魂”“感动北疆·最美警察”等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英模法医陈泰、清风干部王国柱等人的先进事迹,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

今后,有《条例》保驾护航,辅警队伍正规化建设必将行稳致远,4万余名辅警也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内蒙古日报》记者 陈春艳

建章立制打造辅警精兵

辅警,作为公安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履行着法律赋予的职责,实践着国家给予的任务,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说,没有这股力量的加入,没有千千万万辅警日以继夜的辛苦付出,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都将大打折扣。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通过,让我区辅警队伍建设从此有法可依,走上法治轨道。

不可否认,各地的辅警队伍建设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不成熟的地方。据2020年全国各地辅警招录公告显示:各地辅警的月薪大多在3000元上下,薪资待遇普遍偏低,造成辅警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导致辅警这一职业对求职者缺乏吸引力,难以招录到优秀人才。身份的模棱两可,让辅警处境尴尬,由于没有单独执法权力,面对执法当事人质疑或者要求出示警官证时,一般会显得比较被动。同时,部分辅警素质不高,影响了工作质量和辅警队伍的整体形象。因此,加强建章立制,把辅警队伍理清,将辅警作用进一步扶正,是更好发挥辅警之“辅”作用的关键。

翻开《条例》,不难发现“干货满满”。《条例》对辅警的薪资待遇和工作条件进行了详细规定,提高了各项待遇,解决了辅警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放手去博、专职于工作;规定辅警参照公务员职务职级管理模式,有效拓展了辅警职业空间,确保辅警队伍的稳定性。《条例》还设置了辅警的工作职责、权利义务和保障、管理监督等章节,有效解决了辅警队伍存在的法律地位不明确、职责权限不清晰、管理水平不到位、队伍整体能力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这是全区各级公安机关以及4万余名辅警的一件大事、喜事、好事,是公安机关在推进辅警队伍法治化、正规化的进程中积极进行的探索实践。

好制度更要落实好。应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配套制定员额、层级管理、表彰奖励、履职清单、教育训练等方面的配套制度细则,构建形成以《条例》为主线、以多个制度为补充的“1+N”制度闭环,进一步规范辅警履职行为,保障辅警合法权益,努力推动内蒙古辅警队伍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全力迈上新台阶。